中国民营企业接班哲学
文 / 六金
来源 / 节点财经
百年企业,基业长青,重在一代代接班人的选择。
目前,中国民营经济正面临历史性转折,据统计,第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平均年龄已达63.5岁,未来5年,将有80%的企业进入交接班阶段,其中95%将选择代际传承。
《节点财经》发现一个“强人悖论”:企业家个人能力越卓越,企业接班往往越艰难。双汇“父子反目”、杉杉“百亿遗产争夺”等事实,无不揭示着:创始人的光芒愈盛,继任之争越麻烦。
当企业命运系于一人之身时,制度性传承机制的缺失便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如何打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定律?
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需要跨越的不仅是代际沟壑,更是治理哲学的革命。
01 权力悬置:模糊传承的代价
自古以来,家族企业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一场涉及情感、利益和价值观的复杂博弈。当企业创始人的光芒过于耀眼时,继任者往往陷入“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境。
2021年,时任万洲国际(双汇母公司)副主席的万洪建因“攻击公司财物”被罢免,甚至演变为“儿子指控父亲”。儿子万洪建甚至在媒体面前控诉父亲万隆:“他亲手缔造了两个辉煌企业,却亲手毁了它们。”权力交接的模糊性使父子从亲密战友演变为商业仇敌,企业市值在动荡中蒸发超千亿。
还有杉杉股份,2023年2月创始人郑永刚突发心脏病去世,前妻之子郑驹与郑永刚现任妻子周婷展开继承权拉锯战。在这期间杉杉集团一系列的债务违约连番爆出。这场持续数月的公开博弈,最终以郑驹获董事会支持、周婷妥协告终,但企业形象与经营稳定性已遭重创,股价在争议期间大幅波动。
上一篇:广东企业如何打通全球产业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