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战史
蜡笔小三和小白
1 楼 2016-07-19
四野战史
80年代以后,修史成了热门。一野、二野、三野都编写了战史,唯四野因为林彪的原因没有动静。
1994年春节期间,陈云提出“要写好四野战史”。
1995年2月,梁必业、苏静、刘西元、邝任农、欧阳文、林月琴联名致信中央军委,建议编写《八路军115师暨山东军区战史》。
3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批示同意。
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陈云、彭真为总顾问,伍修权、萧克、吕正操、李运昌等26人为顾问,洪学智任组长,苏静、刘振华为副组长。
会议宣布了顾问名单。副组长苏静提出,要考虑四野各个纵队之间的平衡,有的纵队一个顾问也没有,苏静建议增加第七纵队的吴富善,第三纵队的卓雄,以及曾克林等。苏静还提出阎仲川和苏丹应该参加编写。阎仲川一直在四野总部作战部,历任参谋、处长等职。苏丹长期在东北局工作,已经出版的《辽沈决战》由他担任主要编辑。
组长洪学智不同意,说阎仲川是林彪的人,他陷得很深。至于苏丹,虽然了解东北情况,但我们现在是在写四野战史,不是写东北局。
可是,陈云、彭真担任总顾问,他们不也是东北局的吗?
会后,洪学智对苏静说:编写小组的事我已经考虑过了,就不要再麻烦军委了,以后可以给他们(阎仲川、苏丹)送文件看。
这实际上是否定了苏静的意见。
自此,四野战史铺开摊子,由沈阳军区、广州军区、军事科学院分别成立四野战史编写小组,分阶段编写。
1995年2月,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在广州召开试编工作会议,对战史编写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并统一思想。
1995年底,经沈阳军区、广州军区和军事科学院各编写组的努力,四野战史初稿完成,进行加工和修改。
1996年7月,四野战史领导小组在长春召开通稿会议。8月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征求意见稿),分送总顾问、顾问、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单位审稿。
副组长苏静也才第一次看到。
1996年11月18日,苏静认真通读后,以书面形式向战史编写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组长洪学智提出意见。
本帖地址:
殇坠念
2 楼 2016-07-19
四野名将谁更强?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在五大野战军中,林彪的四野规模最庞大,名将也最多,共出了两位元帅、三位大将,上将更是多达18位。那么,在这些名将中,谁能排第一呢?
你可以举出很多人的名字,比如“耿直大将”黄克诚、海军司令萧劲光、空军司令刘亚楼、“旋风司令”韩先楚、“花花太岁”黄永胜、“老虎”李天佑、“万岁军军长”梁兴初、“中国巴顿”钟伟……个个都是顶级名将,不过,要说战功最大、歼敌最多的,却还要数一个并不是很有名的人——刘震。
刘震是湖北孝感人,刚参加部队时,从事的都是政治工作,历任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政委等职,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工人员。
刘震当上连指导员的过程也很传奇,那是1934年5月,徐海东率领红25军打了一次胜仗,战后的庆功会上,当时还是个普通士兵的刘震竟然说:“这次虽然胜利了,但还算不上完胜。”
军长徐海东一愣,望着这个出口不凡的士兵,让他说说怎么不是完胜。刘震侃侃而谈:“一在进攻敌人山头时,火力没有组织好,造成我方较大伤亡;二是退却时命令不统一,队形混乱,致使部分部队损失;三是进仓库背法币时机略晚,如早半个小时效果更好。”
徐海东听完,拍手叫道:“刘震这个兵有战术眼光,可以当连指导员!”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士兵直接被提拔为连级干部。
不过,刘震真正的辉煌,还要数在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第四野战军(这时候还叫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成立,刘震被任命为纵队司令,政委是吴法宪,同样是一个牛人。请注意,二纵还有个师长,叫钟伟。
在四野的12个纵队中,林彪最器重的就是二纵,因此二纵也成为四野中歼敌数量最多、表现最出色的纵队,被誉为“东北猛虎军”。
二纵参与过的战役非常多,比如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锦州战役、沈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从吉林打到沈阳,从沈阳打到天津,从天津打到湖南,从湖南又打到广西,跨越整个中国大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建国一年后,刘震又接到了另一个艰巨的任务——担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
要知道,刘震自从参军以来,一直都是地面部队,甚至连飞机都没坐过一次,现在直接让他担任空军司令,这也太突然了!但空军总司令刘亚楼说:“怕什么?我们当红军打仗,不也都是从不懂到懂的嘛!”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刘亚楼这个空军总司令也是仓促上马,当毛主席宣布这个任命时,刘亚楼的反应也跟刘震一样,而且比刘震更麻烦的是,刘亚楼还晕飞机,一坐上飞机就吐得要命。但共产党人要的就是无所畏惧,只要敢干,就没有不行的道理!
刘震也是如此,去了沈阳空军司令部后,立刻开始了业务学习。4个月后,东北空军进行了一次演习,共出动307架次飞机,结果没有一次失误,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连出席的苏联空军顾问都赞叹道:“奇迹!奇迹!你们这是一步登天啊!”
抗美援朝开始后,刘震又被火线任命为志愿军空军司令,率领部队加入了战斗。一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力量,一边是成立仅仅几个月的土台班子,可想而知差距有多大!然而,就在全世界都在准备看笑话的时候,志愿军空军部队却给了美国空军以迎头痛击,短短的三天时间就击落了26架美军飞机,震惊了全世界。
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不可思议地说:“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
1955年9月,刘震以中国空军副司令的身份,被授予上将军衔,年仅40岁,是开国上将中第二年轻的,仅次于39岁的肖华。
老哲smile
3 楼 2016-07-19
四野名将—李云龙
红军时期
李云龙于1910年12月14日出生,汉族人,男性,籍贯为中国湖北省大别山地区。曾在家乡当过篾匠。1927年,李云龙参加黄麻暴动,后一直在红四方面军,从战士当到团长,1934年参加万源保卫战,与兄弟部队和十倍之敌做殊死斗争,战术思想灵活,不拘一格,总指挥徐向前称他打仗鬼点子多,为人桀骜不驯,胆识过人,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善用逆向思维,枪法准,有胆识,心理素质极稳定,极为好战,对政治毫无兴趣,擅做离经叛道之事,文化程度低,没有上过军校,后来在部队里学习文化。政治观点偏左,但不激进。在四方面军长征前,因纵兵抢劫藏民粮食,被全军通报批评,职务降到营长(电视剧称降成伙夫),后又重任团长。四方面军分裂时,因为未接到张国焘南下通知,李云龙主动找到附近的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长林彪,要求编入一军团。对于这白捡的一个主力团,林彪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这样李云龙团就成了一军团的一个主力团。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李云龙团被调回四方面军,番号是红9军25师171团。同年李云龙参加西路军战役,所部171团在古浪之战中基本全军覆没,李云龙仅带着六人辗转回到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李云龙被编入八路军(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许世友,参谋长李聚奎、周希汉)任772团3营营长,与副团长王近山指挥了七亘村战斗。年底升任386旅新一团团长(一营长张大彪,二营长沈泉)。1940年在苍云岭之战中率领新一团击溃了坂田联队,摧毁了坂田联队指挥部,违抗命令从正面突出重围。因此被撤职,调到边区被服厂当厂长。但不久后因独立团在杨村遭遇战中被击败,团长孔捷被撤职,因此李云龙调任独立团团长(政治委员赵刚,第一任副团长孔捷,第二任副团长邢志国),同年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年底率部参加李家坡战斗,在开阔地展开土工作业,缩短与日军环形防御工事的冲击距离,展开密集的火力打击,一举拿下李家坡,全歼日军山崎大队。1941年率领独立团一营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第21旅团),击毙服部直臣少将以下一百余名日军军官。1942年率领独立团参加八路军反日军扫荡战斗,结果突围时独立团伤亡过半,二营长沈泉,三营长王志强,骑兵连长孙德胜牺牲。1943年,因部队物资不足,率领独立团一营在野狼峪展开伏击战,遭遇日本关东军两个中队(电视剧为一个中队),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全歼日军371人,自身伤亡358人(电视剧为日军损失171人,自身损失两个连),震惊中国与国军最高统帅部与蒋介石。随后与国民党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率领各自的警卫员联手大闹河源县,将全城日伪军军官全部消灭,楚云飞临走前赠送李云龙爱枪。1944年与赵家峪妇救会主席杨秀芹结婚,后在赵家峪被日本山本一木特工队突袭,团部人员伤亡惨重,秀芹被抓走。李云龙勃然大怒,遂召集全团和各路民兵上万人,对平安县城发动了进攻,结果演变成了一场围点打援的大会战,中日投入兵力竟达30万。李云龙团全歼平安县守敌,山本一木被炸死,秀芹壮烈牺牲。
1945年,李云龙因为警卫员魏大勇被即将被收编为八路军的黑云寨的土匪杀害,大怒,不仅囚禁了前来当说客的新二团团长孔捷,还发兵大举进攻黑云寨,当场砍死了杀害和尚的土匪山猫子,结果被降为一营营长,但是他的威信在全团人心目中仍然没有降低,八路军总部知道后也全当不知道。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946年6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独立团为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中原野战军(后为第二野战军)主力团,李云龙率领部队参加了中原突围,在1947年又参加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战功赫赫,淮海战役前夕,李云龙因帮华东野战军打援,干得很漂亮,当时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就和刘伯承做了一笔交易,独立团遂编入华野11纵的建制当中,后来在淮海战役期间,李云龙因为在新安镇追击战中指挥出色,被粟裕建议提升为2师副师长,李云龙坚决不干,遂直接提升为师长(副师长邢志国、政委赵刚、参谋长张大彪)。在徐州东部的赵庄阻击战,李云龙率领2师打出了赫赫神威,同时,李云龙和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89师少将师长楚云飞再度相遇,随即在潘塘遭遇战中,李云龙率2师与楚云飞的89师交手,在混战中,楚李二人都负重伤。李云龙被送到野战医院,其间,已升任11纵副政委的赵刚再度前来看望他。李云龙也在医院里和田雨结婚。
建国后
李云龙在1949年10月归队,中途遭遇土匪袭击。李云龙采用计谋消灭了这些土匪。回到部队后,他的主力C团(副师长邢志国,参谋长董大海)在金门战役全团覆没,这使他加紧进行两栖登陆战和丛林作战的训练,还请来了2位苏联教官。期间他的妻子田雨怀孕,生下一个儿子。随后李云龙任福州军区C军副军长(因为军长生病,他代行军务)(政委孙泰安,参谋长田保华),因为申请入朝作战的要求被军区党委否决,他感到十分气闷,同时他做为农民出身的将领特有的短视、无知等缺点暴露了出来:他对岳父岳母妻子的“右倾”观点感到失望。随后他被调到刘伯承主办的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任学员,在课堂上他屡次顶撞教员,被院长刘伯承严厉批评,1955年初他去北京和赵刚相聚。同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因为岳父岳母被错划为右派,和妻子田雨发生了感情裂痕,同时组建了一支代号为“梁山”的特种兵分队,因为这支部队有108个人。(段鹏任中校分队长、林汉任政治委员、梁军任少校副分队长),1958年金门大炮战中,李云龙把这支部队派上金门岛,和国民党楚云飞中将的部队发生了激烈战斗,最后双方各有损失,大炮战也变成了形式上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