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3.4亿阅读量神曲的背后:吐槽完毕,还要继续挑战和突破自
未来网北京7月31日电(实习记者 罗浩)2016年7月27日上午9点34分左右,“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推送了一篇《“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的微信文章,其中插入了这首《感觉身体被掏空》(以下简称为《感觉》)的短视频。与此同时,其官方微博也发布了该视频,并配文“年轻男子突发秃发为哪般?妙龄女子深夜形色匆匆往何处?青年音乐人仰躺大街究竟为何?”
发布八小时后,公众号文章迅速破10w+,截至2016年7月30日,该视频在秒拍的播放数达到2793万,微博上#感觉身体被掏空#这一话题的微博阅读量已达3.4亿,讨论量达15.3万。@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发布的这条微博转发达12万6000千,点赞4万。仅仅三天的时间,微博的粉丝就从原先的1.5万增长至9.6万。因为被大量公众号转发,《感觉身体被掏空》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达到257.9万。
未来网记者7月30日19点通过新榜的数据产品“趋势查询”,分别输入关键词“彩虹合唱团”和“感觉身体被掏空”可以发现,两个关键词都在昨天达到了峰值,并依旧成缓慢上升趋势。
除了创作者自身的宣传,这首歌也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团中央的官方微博于7月29日16:37分转发了此条微博,7月30日人民网转载了《扬子晚报》的《加班族,你“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吗》,另外中国网,光明网和新京报也刊登了相关的报道,除了主流媒体外,许多的微博、微信自媒体也参与其中,一时间,神曲火遍网络,而歌曲中所主要传达出的“加班”话题,更是甚嚣尘上,引发众多关注。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兼职研究员刘晨告诉未来网记者:“《感觉》其主要折射出‘无奈’的生活心理,采取了‘弱反抗’的模式,和社会群体的其他人产生了共鸣,所以才受到如此之多的热捧和热议。”
但对于歌曲和加班本身,青年工作者有其他的想法。
歌曲是艺术 吐槽是娱乐
黎谦是个来自新疆的“不地道的北漂”,2016年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之后,如今在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我平时比较少加班,最长的一次是周六加班了十三个小时”。谈到对近火爆网络的《感觉》,黎勇笑了笑说“纯属娱乐嘛,不用较真,该怎么着还得怎么着。”
宋韬在上海已经换了三份工作,加班最多的是第一份工作,主要是做摄像。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非常不规律,有时候一连四五天,每天走在路上和睡觉的时间不超过五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在工作。“上海的单位基本每天工作八小时,只要你效率高,你可以选择不加班,但做完了布置的任务,不代表你没有想挑战想突破的东西。何况你想把一份工作做好,不加班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创造的价值又有很多,这并不是别人逼你,是你自己逼自己”。面对神曲的风靡,宋韬告诉未来网记者,“我觉着这就是首普通的歌,无非娱乐性多了点。”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2015硕士生柴佳男告诉未来网记者说,“这首神曲自我看来并不是在描述加班的痛苦,而更多地在输出一种艺术的表达,加班是普遍现象,不会因为一首歌而改变加班的。”
加班是常态 态度最重要
2016年是钟诚在深圳待的第3年,他在一家已在深港两地上市公司做项目策划方面的工作。“加不加班其实根据项目需要来,最长的一次加班是有一个月每天加班6小时,从没有晚上12点前回去的。”但是钟诚从来不觉得加班是辛苦的事儿,因为“工作之余本来就需要系统地去学习,我们学了几十年了,为什么单单工作这几年才觉得辛苦呢,把加班当作自己的事业,态度放端正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
李浩在2016年7月刚入职广州的一家世界五百强,他曾经在英国读书的时候非常讨厌“加班”,但随着自我认知的加深,他逐渐改变的自己的态度。“我现在的公司就是号称工作压力最大的公司之一,虽然目前我还没有什么加班的经历,但是我来了这个公司就已经做好了加班的准备。作为一位新人,我觉得跟着前辈们加班多学学,熟悉职业的业务,能够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进入工作状态。”
加班是对“大我”的负责
大部分人谈到加班都会想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但在其他城市同样也存在着加班加点的“常态”。姜涛如今在武汉供职于中国四大银行之一,主要从事编程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程序猿”。“工作以来最长的一次加班是上周六和这周六的一整天,这一周每天基本也是到晚上八点才离开单位”,姜涛平时对网络信息关注得比较少,但恰巧有关注到神曲《感觉》对“加班”的吐槽,“事情做完就好。我也吐槽,加班这个事情也该被吐槽,因为它占用个人时间,好多同事都没能很好地顾及家庭,也该做事儿。但在一个大的协作体,我们不能过于强调‘小我’。”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杨施羽也对此持相同观点,“加班本身就是工作的需要,就像有时候没有项目很空闲的时候可以早点下班是一样的,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极限产能达不到,会导致其他成员工作的非正常运行。”
加班也可成为愉悦
“加班”这样的词往往会放在白领蓝领这样的群体,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加班可能是另外一种体会。2016年尚书丞为了寻求不同的业务拓展,带着弗洛格(武汉)信息科技公司的团队来到北京发展。“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不存在加班的,个人的所有时间都是上班时间。”尚书丞知道既然选择了北京这样充满竞争的一线城市,超额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又是创业初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弥补短处。”
尚书丞的团队成员仿佛已经适应苦中作乐,平时都会自觉地在公司留到深夜,“有时候直接睡在了公司”。说话的时候他并没有大家常常臆想中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形象,眼睛炯炯有神,“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有兴趣的事情,虽然身体累但是精神愉悦,与众人行,共启愿景嘛。”
刘晨说:“对于公众而言,吐槽加班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上班族应该注重工作效率,同时,用人单位的领导也应该更科学化的管理,合理布置工作任务,避免员工采取拖拉战术来抵抗。”
(文中黎谦、宋韬、钟诚、李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