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人民政府

  蚌埠新闻网讯(记者 杨露露)连日来,在蚌全国人大代表、市长王诚,全国人大代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全国人大代表、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检察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县域经济报》、《国际商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建材报》、《新安晚报》等多家中央及省级媒体关注,对他们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履职等情况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报道,蚌埠城市关注度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3月13日,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以《下好创新“先手棋” 打造产业“新引擎”》为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市长王诚。报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主创新时强调,要有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王诚结合自身履职情况,介绍了我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升级、支持推行“禁塑令”大力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等焦点、热点。王诚表示,总书记的字字嘱托、谆谆教诲,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蚌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用好用活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打造产业升“新引擎”。

  3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我市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采访。王诚介绍,蚌埠紧扣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明确了打造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文旅服务中心的定位,编制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度挖掘淮河文化、大禹文化、大汉文化、大明文化和红色文化,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走千走万,还是淮河两岸”的记忆历久弥新、焕发新颜。

  “如何把在手的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更多‘纸’变成‘钱’,让更多‘0.12’走出安徽、拥抱世界、代言中国,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发展责任、历史责任。”王诚在接受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记者采访时指出,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我们将大力实施双轮驱动“12345”战略,聚焦“一大目标、双轮驱动、三链延伸、四大板块、五项保障”,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硅基生物基双千亿产业基地,形成“点线面体”完整的创新产业体系,最终达到万亿产业的规模。

  “发展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3月12日,王诚在接受人民日报社数字安徽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蚌埠高质量立法情况。他说,自2015年以来,蚌埠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结合人民群众期盼,首位聚焦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等“热点”“堵点”“痛点”领域,先后制定出台《蚌埠市城镇绿化条例》等8部实体法。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我们必须坚定扛起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责任,紧紧抓住入列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新时代蚌埠绿色发展。”王诚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介绍了聚乳酸等新材料绿色产业应用情况。他说,蚌埠聚力突破生物基领域“卡脖子”技术,全面掌握国际领先聚乳酸上下游产业生产技术,建成世界首条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在接受《香港商报》采访时,王诚继续为聚乳酸技术鼓劲:聚乳酸上下游产业生产技术,是蚌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用它生产出的制品可降解、无污染,非常绿色环保,完全可以代替传统塑料。

  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王诚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主创新时强调,要有骨气和志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

  淮上区检察院与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签订国家湿地公园公益保护合作协议,龙子湖区检察院与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会签《关于加强烈士陵园公益保护合作、捍卫英雄烈士荣誉与尊严的协议》,五河县检察院与五河县沱湖管委会会签《关于协同推进沱湖区域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在《检察日报》刊发的《共画公共利益保护最大同心圆》一文中,王诚介绍了我市构建保护公益共同体,共建公益保护机制的诸多创新尝试。

  “外商投资法草案将使我国的外商投资环境更加公开、公平、透明,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3月10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刊发了王诚在安徽代表团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时的发言。他说,近年来,蚌埠立足自身优势产业,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对外投资合作深入推进。截至2018年底,蚌埠市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08家,实际利用外资13.98亿美元、居全省第4位。尼日利亚浮法玻璃生产线、比利时乳酸合作、泰国柠檬酸生产线、巴西玉米加工和安哥拉市政设施建设等“走出去”项目进展顺利。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收购了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最先进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对外投资合作不断得到深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步伐”。王诚就军民融合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采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蚌埠积极打造军民融合发展“1+4+N”布局,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了40多次创新,可见国家对创新精神的重视。”全国两会期间,王诚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蚌埠始终坚持在创新驱动上持续发力,聚焦硅基、生物基双轮驱动,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之城?材料之都”。

  3月12日,《中国企业报》大篇幅刊发题为《蚌埠市“三面发力”剑指产业转型升级》报道,介绍了我市创新发力、工业发力、民营发力情况。王诚指出,蚌埠市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需求,对现有企业新增投资、新上项目视同招商引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实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民营企业纾困救助基金。

  “同属淮河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淮安、信阳均已运营民用机场,蚌埠市航空运输‘短板’亟待补齐。”在《新安晚报》采访时,王诚建议,加快蚌埠民用机场项目审批,力争早日立项、早日建设、早日运营,以实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蚌埠中心城市的定位,织密全国运输机场网络节点,打造淮河流域航空货运新的增长极。

  “布局智慧农业,发挥央企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在接受《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中国建材凯盛集团加快农业科技改革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情况。他说,作为第一批走出去的央企,中国建材凯盛集团以国际视野布局全球业务,率先从世界农业科技强国荷兰引进国际领先的成套温室技术,开发出集全新框架结构创新覆盖材料精细化栽培与灌溉系统、精密控制系统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农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彭寿在做客《中国建材报》“两会面对面”视频访谈时介绍了2019年在玻璃领域又将会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浮法生产大尺寸8.5代TFT玻璃的量产。“如果它量产成功的话,就彻底解决了中国信息显示玻璃的‘卡脖子’问题。”二是0.1毫米柔性超薄触控玻璃。

  教育依然是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两会特别节目——《两会有啥事 我们帮你问》,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现场连线回应了热心网友的问题。崔建梅在回答人民日报数字安徽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放到各项民生工作的首位,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议教龄津贴随着其他津贴、补贴的增长而增长。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