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黄桥古镇:烧饼与战役的红色传奇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资料图)
“到了黄桥不能不吃黄桥烧饼”,是当地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正宗的黄桥烧饼就出自江苏泰兴的黄桥古镇。作为江苏省的著名小吃,黄桥烧饼被列入国宴的点心行列。毛泽东曾在1952年称赞道“黄桥烧饼好出名的”。
一场著名战役使黄桥烧饼名扬四方。1940年10月的黄桥镇,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国民党韩德勤部三万人(实际参战1.5万),歼敌一万一千余人,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漂亮战。激战之时,当地群众日夜赶做烧饼,冒着炮火把烧饼送到新四军的前线阵地。如今镇上的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是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黄桥古镇因此名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桥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已近千年。黄桥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其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也是这一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黄桥古镇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间,还能寻觅到少量的宋代建筑,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分布其间,在古风浓郁的小镇上穿行,如同穿越漫步在悠远的历史时空。
人杰地灵的文化古镇
黄桥古镇始称“永丰里”,又名“黑松林”,约从明代起改称黄桥镇。黄桥古镇现有东、南、西三片传统古街区,24条古街巷、3座古寺庙、7座古宗祠错落有致,总面积近30公顷。古镇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御史府、何氏宗祠、宋顾孝子亭、牛皋洗马池和“致富”、“文明”二桥,都是值得驻足一赏的景点。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将军奉旨抗金,从广德移兵泰州。黄桥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岳飞故令大将牛皋到黄桥筹办火药火器,以备攻敌。牛皋一日率数骑在黄桥东北角一带察探地形,忽见有一藕池,碧波荡漾,绿荷红花,清香沁人肺腑,不禁放声赞道:“好一片藕池!”于是跳下龙驹,在藕池里洗马。后人为纪念他,将池子改名为“牛皋洗马池”,现存于古镇的黄桥高级中学校内。
黄桥古镇历史上佛教道教比较盛行,寺庙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定慧寺。定慧寺内据说遗有牛皋的兵器库而远近闻名,如今已不可考。曾有人考察过,确有地下室存在,通道是极大砖块砌的台阶,里面有两间屋大,不过什么遗物也没留下。国民党三十七师师长孙瑞伍经过定慧寺时跌了一跤,听闻此处曾是牛皋驻地,顿生敬畏,于是在此处修建一伯远亭,伯远是牛皋的字号,以示纪念。
顾孝子亭在黄桥镇上老少皆知。宋史卷《孝义》篇记载:黄桥人顾昕,十岁丧父,对母亲以“孝”著称。每天鸡鸣而起,到母亲床前问安,询问她的需要,五十年来始终不移。母亲生病长达十年,十年中他粗茶淡饭,谢绝一切酒肉。母亲年老失明后,他昼夜哭求上苍垂怜,四处寻医问药,终使母亲重见光明,活到九十多岁无疾而终。后人为纪念其孝行,在其下葬之地黄桥西门桥外建造了一座顾孝子亭。为表彰其孝行,明成祖朱棣曾为他作诗两首并附序,亭内的碑文《御制孝子顾昕诗并序》就出自朱棣之手。
黄桥还是人文荟萃、诗书传家的文化古镇。溯至明清,仅明代御史何棐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进士、十名举人、一百多名秀才。黄桥还走出了清代的音韵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物理学家和剧作家丁西林、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可谓人才济济。如今游览古镇上的丁西林故居,丁文江的丁家花园,历经五百年沧桑的何棐府第“御史府”,民国中将朱履先的故宅“将军府”,可一睹这些名人昔日的风采。
【1】【2】
上一篇:军史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