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身伤痕见证暴行
“这是日寇在中国侵略罪行的一桩铁证!”关于“日寇在亚洲侵略罪行”调研的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安娜,看到石狮永宁外高村一幢曾遭日寇飞机多次轰炸、至今仍屹立不倒的建筑满身的伤痕,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幢建筑物就是见证当年永宁“7•16”惨案的贻庆楼。
石狮市永宁镇外高村,有一座饱尝70多年风雨沧桑的哥特式大洋楼,洋楼正中高耸的拱台上有“贻庆楼”三个大字,此楼主人高祖希,是一位爱国华侨,早年举家出洋,侨居菲律宾,后在怡朗市开设一家“藏成铁店”,他秉承诚信经营宗旨,艰苦创业,生意越做越兴旺,他热爱祖国、热爱桑梓,在菲律宾创办怡朗华侨中学,供该地华侨子女就读。该校曾培养许多栋梁之才,其中好些人回国参加革命工作。如高铭轩、高武思等,他们对祖国的解放及建设事业均作出贡献。
贻庆楼共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40多个房间,并有花园、发电房、厕所、水井、围墙等配套设施。总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据说整座花园式建筑的图纸,全由菲律宾工程师设计,就是所用的水泥、钢材亦全部由菲律宾直接运来外高港上岸。大楼新颖堂皇、雄伟壮观,落成后曾轰动一时。
1940年,日寇登陆永宁,制造“七一六”惨案。7月16日前夜,敌人开来战舰停留在深沪湾,拂晓时分开始向位于海边的村庄开炮。敌舰为掩护大批日军登陆,连续对位居外高村最高点的“贻庆楼”2次炮击,如今的贻庆楼,一如圆明园废墟,断壁残垣,满地瓦砾,当年被日寇炸毁的楼顶、炸塌的楼板、炸倒的墙壁仍然保留着当时的原样。从一楼沿着没有栏杆的楼梯爬上楼顶,二三层已仅剩框架。二楼的回廊上,炸弹留下的弹洞、弹坑赫然在目。
一些尚存的破损支架犹默然肃立,见证着70年前日寇凶残的屠杀。
贻庆楼被毁后,楼主高祖希面对满目疮痍,心灰意冷,无意再修复,从此留在菲律宾经营钢铁生意。石狮市、永宁镇的文史工作者们认为,贻庆楼的历史价值在石狮乃至福建十分珍贵,他们建议将贻庆楼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贻庆楼”已成为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以惨痛的史实,昭示子孙后代,毋忘国耻,当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来源:石狮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