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的历史》:《山海经》大揭秘(4)

【字号 】       

  3.《山海经》是历史的禁忌

  许多情形下,历史记录被神话化处理,并非是考据家刻意而为之,也不是在民众的口口相传之中扭曲变形的。历史记录被神话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历史往往是当权者的禁忌。比如说,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姜子牙扶周灭商,哪怕是不识字的文盲,也晓得纣王是一个正宗的大坏蛋,此人宠爱九尾狐狸精妲己,残害忠良、鱼肉百姓、酒池肉林、炮烙虿盆……总之是坏事干绝,这样的独夫民贼,不快一点宰掉他,属实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因为纣王坏透了顶,才衬托出周文王、周武王的拳拳爱民之心,古之所谓吊民伐罪、流血漂杵,也就受到了后世人的肯定与景仰。但是这件历史,儒家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端木赐就曾经说过:实际上,纣王并不是像周王朝宣传的那么坏。”(“……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论语·子张第十九》)端木赐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求知者,追随在孔子的门下,能够接触到一些“内部”资料,所以他知道纣王的残暴与邪恶,更多的是周王朝的“抹黑”宣传,而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所以他才会这样说。那么,如果纣王不是如此的残暴而邪恶,却为何又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恶名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周家王朝需要为自己的战争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纣王是个仁人君子,那周家王朝岂不成了乱臣贼子?偏偏又是周家王朝赢得了这场战争,掌握了话语权,当然要理直气壮地抹黑纣王,直到把纣王说得头顶长疮、脚底冒脓,坏透了,要彻底打倒,这样才达到了完美的宣传效果。

  就这样,在 3000年前,抹黑纣王成为了主流舆论,那么,肯定纣王的观点,以及能够证明纣王并非生而坏之的历史资料,就成为了历史上的禁忌,不会再有可能为公众所得知。但是,如果有人知道这些被篡改的历史,并希望把历史的真相告之于公众,那又会如何呢?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致力于澄清历史本来面貌的人比较较真,脑袋瓜子不太够用,他实话实说,结果就会很快被人举报,被官家毫不客气地揪掉他的脑袋,并销毁与此有关的所有历史记录。

  另一种可能是,这个人学得聪明了一点,他将真实的历史神话化,添加一大堆怪力乱神的作料,于是我们就得到了如《山海经》这一类充满了悬奇的,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的杂烩型经典。如果一个人刻意用这种方法将被禁忌的历史包装起来,那么不只是后世人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终,即使是同一时代的人,也很难看透这一点。

  因此我们说,神话是被加密的历史,是文化的宣泄口,是被迫扭曲的历史现实,是对当政者舆论宣传的否定,是真相的出口,是史实的背离面。

  神话的形成:将历史与禁忌相结合,夸张扭曲变形而形成。

  导致这种历史禁忌的出现,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从政治方面讲,为政者刻意抹黑、打压自己的政敌,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多的原因则是出自于一个民族心理上的禁忌,对于那些触犯了道德禁忌的行为与事件,历来不事张扬,如果基于历史的原因一定要说的话,那也要经过精心的包装,通过语言的技巧将真实的事件扭曲变形,不只是为君者讳,为长者讳,这种忌讳有时候纯粹是出自于本能的,这种叙事风格也就形成了《山海经》这种文体的必然。

  我们既然能够认同这一点,也就掌握了解读《山海经》的基本技巧。

  4.禁忌历史的解读与分析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史学家已经研究出了一种基于理性与逻辑的神话与历史解读方法,通过观念性的技术解析,还原隐藏于神话内核深处的历史事件,简单说来也就是对加了密的历史事件进行密钥解密,让我们透过重重迷雾,了解到被时光尘埃所覆盖的历史真相。

  这种分析方法,也就是对原始的神话文本进行关键词设定,然后再通过逻辑关系的肯定或否定,剖析出历史事件的原貌。

  例如,《太平御览·卷五十》中有一段记载,正是我们在本书开头时所提到的故事,这段故事,实际上是两段叙述,一段是叙述贰负杀窫窳,另一段则是讲述汉宣帝时代的考古学发现。

  这段文字,就如同从太古时期的漂流瓶中取出来的纸片,虽然个别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但大概的意思,还是能够一目了然的。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所谓的贰负杀窫窳事件,不过是上古时代的一场夺嗣之战而已。说的是上古之时,一个拥有统治者血统的年轻人,曾经两次起兵,企图通过暴力干掉掌握政权的老爹,夺取政权。起兵者拥有着自己的追随者,但下属中也有人对战争的结果不看好,曾经力劝此人打消用暴力夺取政权的念头,可这老兄权迷心窍、执迷不悟、孤注一掷,贸然发动了武装叛乱。叛乱的结果真是不太妙,第一次叛乱,这老兄失败了,然后他再接再厉,又搞了一次,第二次败得更是凄惨。

  两次武装叛乱失败之后,统治者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这个不懂事的破孩子,横竖天底下都是咱们家的,你急什么你……批评过后,这个两次掀起叛乱的人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然后被关了禁闭,认真反思……

  听起来这件事情好像没有多么严重,但是这种事毕竟有违传统,最要命的是,分明搞到最后,这个两次掀起叛乱的家伙,还是美滋滋地继承了法统,接掌了大宝,并没有被剥夺权力的继承。既然他已经修成了正果,以前那些丢人现眼的事情,当然不会再允许别人提起了,但是老百姓却憋不住,非要把事情说出来,老百姓非要说,领导们就横堵竖堵,逮几拨“造谣惑众”的,别人也就长了心眼,再说出来,我们就得到了这样一个怪故事。

  那么,这个急不可耐,两次掀起武装叛乱,打定了主意跟他老爹死磕的怪孩子,到底是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山海经》一书的最终秘密解读了。

(责任编辑:张淑燕)

  毛泽东谋划身后事

  毛泽东谋划身后事

揭秘:长征时张国焘与毛泽东“两个中央”的激烈交锋

毛泽东5封电报还原西藏和平解放经过

毛泽东5封电报还原西藏和平解放经过

蒋介石为何把四川作为支撑中国抗日的大后方?

【民国“官二代”买装甲轿车】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上将,北伐之前是军阀,家产有上千万元。陈调元的长子陈度是民国最著名的纨绔子弟…更多

【彭德怀上万言书指责大跃进,毛泽东大怒】1959年庐山会议时,国防部长彭德怀上万言书指责大跃进,毛泽东大怒说,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到井冈山上…更多

《加密的历史》:《山海经》大揭秘(4)

封面文章:
庐山会议前后的
毛泽东与彭德怀

    1959年的庐山会议,毛泽东错误地发起了对彭德怀的批判,造成了一个历史悲剧。彭德怀平反后,所有关于彭的传记,都把彭塑造为一个刚直不阿的形象,似乎历史已成定论。毛泽东和彭德怀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为何最终分手,其中的原因却少有论述。
    1998年,原彭总身边的工作人员、军事科学院前院长郑文翰中将以及王焰、王亚志、王承光同志终于打破沉默,出版了《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一书,使我们了解到当年党内斗争的错综复杂,也使读者了解了庐山会议前后毛彭斗争的历史真相。
         >>>点击浏览本期目录

 

 

《加密的历史》:《山海经》大揭秘(4)

热点文章排行

24小时

48小时

一周


编辑推荐 连载·书摘

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时曾遭清廷驻英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的全力营救终于脱险获得释放,获释后他即写了一篇被难经历自述。

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时曾遭清廷驻英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的全力营救终于脱险获得释放,获释后他即写了一篇被难经历自述。

  本书独家揭秘在毛邓长达50年的交往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与那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

  本书独家揭秘在毛邓长达50年的交往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与那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

  一个国家,有时候会在惊心动魄的浪潮卷过之后,却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有时候又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出很长一段路程。

  一个国家,有时候会在惊心动魄的浪潮卷过之后,却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有时候又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出很长一段路程。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