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四川10月月报】外来落户政策、异地公积金购房成焦点 城建类领域最受关注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陈昶 杨琴 高敬 实习生 谭宇)盘点10月“问政四川”、“川报大数据舆情”平台数据显示,平台当月共计发布网友问政留言399条。从全省21市(州)问政数据来看,问政留言量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成都(149条),绵阳(40条)和泸州(31条)。
梳理问政类别数据显示,“城建类”以89条位居问政关注领域榜首,占比22.31%;“三农类”以64条排名第二,占比16.04%;紧随其后的“交通类”排名第三,共有62条,占比15.54%。
案例分析
从问政留言的具体案例来看,10月份网友关注热点集中在施工扰民、落户政策、公积金使用等方面。
关键词:施工扰民
嘉祥实验学校温江校区工地彻夜施工扰民 回复:已责令其立即整改
工地施工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可要是为了赶进度彻夜施工,打扰到周围居民的日常作息就让人很头疼了。
“嘉祥实验学校温江校区工地彻夜施工扰民” 日前,有网友通过“问政四川”平台留言表示,嘉祥实验学校温江校区,严重干扰周边居民夜间休息。就算支持教育建设,但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也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好不容易才能入睡,却经常被夜间施工吵醒!希望领导能够予以考察。
11月1日,温江区建设局作出官方回复。回复表示,温江区建设局高度重视,立即责成相关科室进行调查处理,经工作人员到所投诉的鹏程路嘉祥外国语学校在建工地的调查,被投诉项目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温江分校,因涉嫌夜间施工,当局已责令其立即整改。根据《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未经许可,禁止在夜间22:00至次日6:00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施工活动。如市民发现有建筑工地在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6:00禁止施工时段有产生环境噪音的作业,可及时向温江区建设局24小时值班电话82722857举报和咨询,温江区建设局将派执法人员处理和答复。
(原帖链接:https://ly.scol.com.cn/thread?tid=2758862)
关键词:落户政策
外来户户口和房屋什么时候可以过户?回复:需准备好相关材料
外来人口搬迁到新的地方,最头疼的就应该是如何落户和房产证如何过户这两个问题了。
“外来户户口和房屋什么时候可以过户?” 日前,有网友通过“问政四川”平台留言表示,他于2011年11月在大邑县董场镇白马村购买了一套农村住房,后全家人从南充市营山县蓼叶镇乡下搬家到这边,但是到现在已经快6个年头,入不了户,房产证也过不了户,全家都很犯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着落,关于外来户户口和房屋什么时候可以过户,这些问题希望相关部门有个明确的答复。
10月27日,大邑县房产管理局作出官方回复。回复表示,按照成国土资发[2016]136号文件之13.3.8的相关规定,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应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不动产登记申请书;
2、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
3、不动产权属证书;
4、不动产发生转移的证明;
5、依法需要缴纳税费的,应当提交税费缴纳凭证;
6、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
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移的证明材料。
咨询电话:88298174
(原帖链接:https://ly.scol.com.cn/thread?tid=2758806)
关键词:公积金使用
异地购房能否使用住房公积金? 回复:所购房屋不属于本人及配偶的户籍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不符合公积金提取条件
“公积金”一直都是问政四川里网民留言的高频词,关于异地是否能使用住房公积金,这影响着许多人买房的决定。
“异地购房能否使用住房公积金?” 日前,有网友通过“问政四川”平台留言表示,其是简阳市某乡镇一名工作人员,在乐至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了房,贷款时支付了首付73000元,拿着其购房合同到简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提取公积金偿还贷款时,却被告知无法提取公积金。网友想问,异地买房能否提取公积金,如不能,多久才能买房住?
10月17日,成都公积金中心作出官方回复。回复表示,根据《成都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成公积金委【2015】1号)第七条:“缴存职工发生住房消费,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房屋地址应当在职工本人、配偶户籍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规定,乐至不属于其本人、配偶的户籍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因此,不符合公积金提取条件。
若仍有其他疑问,可致电成都公积金中心咨询服务热线028-12329,或登录成都公积金中心客户服务网站:了解查询。
(原帖链接:?tid=2757841)
部分尚未回复的问政留言
●10月30日,网友反映:之前在青羊区申请了一套政府限价房,并审核通过,但无人通知。多次投诉无果,导致购买限价房日期到期。
●10月30日,网友反映: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杨村镇柏梓七组的道路泥泞不堪,不仅出行不便,还存有巨大安全隐患。几年前在每家交了300元修路费后至今仍未修。
●10月29日,网友反映:合江望龙镇断桥不修群众仍然过河难,向有关部门反映后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本月舆情焦点
成都多家银行冻结“双零”账户
建议详细告知用户具体业务如何办理
根据“川报大数据舆情”平台从全网抓取到的10月数据来看,“成都对家银行冻结‘双零’账号”在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相关信息发布量大,网友参与度高,成为本月的舆情焦点。
(一)舆情概况:
从2016年10月1日起,各家银行按照央行2016年9月给出的指导意见,对于新开立的个人账户自开户之日起6个月内没有交易记录的,该账户将无法通过除柜面之外的其他渠道办理业务。
近日,浦发银行对“双零”账户的清理进一步升级。浦发银行决定从2017年11月起,对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含)发卡且今年前3个季度未发生任何交易的“双零卡”将无法正常使用,同时账户信息将不会在包括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设备等渠道显示。
(二)传播情况:
该消息由《成都商报》首发,在4天间,被转载67次。 其中,29次从《成都商报》转载,6次从四川在线转载。
●传播路径图
该消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热度已呈回落态势。10月26日,作为阅读峰值期,共有20个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相关文章,当天总阅读量为14727次。其中阅读最高的是账号“文明成都”,当天阅读量为7523次。
●微信平台阅读趋势图
“‘双零’账户清理进一步升级”,作为“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后续话题,虽然并未像去年11月底那样在网上引起网友的普遍热议,但也有一些网友关注并评论“要看看我的银行卡了”。
(三)舆情点评:
自去年12月各大银行对个人银行账户实施分类管理起,虽然在多数新闻稿中均有解释相应业务的办理办法,但仍然陆续有网友反映遇到相关的业务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比如,本周就有网友发起话题“省内银行个人账户不能异地注销,难道让储户专门千里迢迢去开户行销户”等。
建议相关部门能重视网友反馈,对网友提出的较为集中和典型的问题,进行解疑答惑。在涉及到“新政策”等业务类话题的报道中,不但要说明“是什么”,更应说清“怎么办”。避免网友由于不清楚业务办理方法和流程,导致负面情绪在网络上的传播和发酵。
欢迎访问 “问政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