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涵养中华美德

法制晚报讯(记者 武玉姗)11月28日,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区校行”活动在通州区潞河中学举行。活动以“”为主题,现场300余名与会人员通过观摩6节展示课、参观校园和大会集中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通州区在德育工作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据悉,该活动今年已先后走进北京市东城区、昌平区、顺义区,此次通州区活动是本年度“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区校行”活动的最后一站。
    据通州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申键介绍,多年来,通州区教委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为工作理念,以“培养中华美德”为目标,以“文化育人”为己任,以“三个文化”为载体,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逐步构建了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据悉,通州区启动了国学启蒙教育实验项目,将《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58所学校参与,创建出“三步六正九读”教学模式。同时,鼓励全区中小学研发校本课程,形成各具特色的诵读模块和诵读方式。此外,学生们通过唱、诵、画、演、舞多种诵读形式引导青少年在读中积累、读中思辨,读中领悟做人做事道理。
    通州区传统文化教育历经20多年,在当天的课程展示环节,潞河中学、永乐店中学、北理工附中、运河小学、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和张家湾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同步展示了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运河文化为载体,打造具有通州区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
    通州区芙蓉小学校长李涛表示,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育人目标,学校确立了“芙蓉花开,多元融通”的课程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两方面的课程品质。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涵养,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节日习俗体验、运河文化寻源、公益孝亲实践、中国书画艺术、戏曲武术体验等传统文化课程。“在课程的设计上我们还注重文化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通,让学生感觉 有根 、力求 有才 ,使之更加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今后我们会继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贵资源,创新育人模式,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打造通州区靓丽的德育品牌。”申键说。

最近更新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